彩虹桥历史悠久,建于南宋,距今已有八百多年,是古徽州最古老、最长的廊桥,被众多媒体誉为“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”。 彩虹桥的魅力,不仅在于桥体与青山、碧水、古村、驿道的完美结合,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建造的生命力:科学合理的选择了建桥的地理位置——建在最宽的河面 上;分解洪水冲击力的半船形桥墩设计;根据洪水主流速桥墩之间的差异分布;条石砌法的紧密牢固;桥面设计理念的长远、实用,易于后人维修,充分体现越简单 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、延续的哲学思想。历经八百多年,依然完整、古朴、厚重、积淀感强。 彩虹桥与登云桥一高一矮、一大一小的连接,解读了古徽州桥名文化的精髓:祈盼吉祥、发达。人生的最佳境界,无论读书、做官、行商……登青云,踏上一道吉 祥、美丽的彩虹,飞黄腾达,何等风光、潇洒、光宗耀祖。两桥桥名的巧妙组合,正是古人对子孙后代的祝愿、祈盼。桥下的一池碧水, 因篆刻流派鼻祖文彭与何震泛舟于此,见这里秀美风光,文彭欣然在临水石壁上题刻“小西湖”而得名。上千年的水碓作坊,依然演示着古人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舂米、磨粉。一道简单不起眼的石碣(石坝),几百年来保护彩虹桥周边的生态环境,被誉为“生态保护神”…… 彩虹桥是文化与生态、动与静、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。有厚重的桥文化,历史古迹及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,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,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。
这个,那个,摘抄的文字写的美极了,可是我去的那天不仅是枯水期,而且桥在翻修,不让上了⋯⋯以上所有的东西均未体会到⋯⋯
黄村宗祠又名百柱宗祠,建于清康熙年间。祠堂为砖木结构,由庭院、门楼、正堂、后堂、后寝组成,面积1200平方米。正堂中央悬挂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“经义堂”匾额,大梁上有“鳌鱼吐云”、“龙凤呈祥”等图案,雕工十分精美。四个石基深刻“鹭鸶戏莲”、“凤戏牡丹”、“仙鹤登云”、“喜鹊含梅”纹饰。该祠的照片曾于1982年在法国巴黎展出。
婺源百柱宗祠位于婺源县古坦乡黄村,距离县城约45公里。去婺源有名的婺源灵岩要经过百柱宗祠门口。传说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之百柱宗祠百柱宗祠,坐落在大樟乡黄村。黄村临溪而居。百柱宗祠又称“经义堂”,建于康熙年间,等七大部分组成。宗祠的“月台”、“重门”等建筑结构,有别于其它同类宗祠,是明清过渡时期徽派建筑典范的存世孤例。
去的时候天要将黑,想拍出百柱宗祠魅力实在是超出我的能力范围,不过,几乎要被居民楼掩盖住的祠堂也实在是难以看到当年的魅力,虽然有感于当年劳动人民的伟大,也,只是想想了⋯⋯现在想找那么好的木匠估计是没戏的⋯⋯其实当年的木匠大抵都是很NB的,只可惜这些东西毕竟不想石雕那么容易保存,可惜了了。
终于发完了,虽然是一组旧照,但是还是希望在这个春天里拿出来重温,当年很多东西都不再记得了,不过,所有行走的美好与感动,永远都在心中不会忘却⋯⋯